见到黄同学之前,我一直不是很相信,居然有考生能在零基础、加上在职的情况下,一年考过6科CPA,并且还不是刚好60分飘过的那种。
见到她之后,我相信了一种可能,那就是人在求知的欲望下,激发的潜力往往超过我们的想象。
12月14日是CPA出成绩的日子,尽管已经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,黄同学依然记得当时那种感觉,“刷新的时候就已经心跳加速了,查成绩的时候手一直在抖,不敢相信自己居然一次过了6科,看到成绩以后激动到完全说不出话来”。
那种感觉,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大概还留存在高考以后吧。
总分399.8,平均分66.63,黄同学用7个月的时间,收获了一份对她来讲不多不少刚刚好的成绩。
至今,她的朋友圈里还留着一条她分享自己成绩时的感受,称自己是“手气好到出乎意料”。但其实我们都知道,每一分好运背后,都藏着99%的努力,和1%的命中注定。
为了工作考CPA,不是最简单的思路么?
黄同学的本科学的是电子,硕士学的是金融,所以尽管她就读的院校都是211,但在专业上并不会给她什么实际的帮助,基本算是个零基础考生。
其实一般来讲,读研期间考CPA是非常合适的选择。虽然可能会同时面临着实习和上课的双重压力,但是在校的时间毕竟会多一些,精力也会多一些,而且研究生期间就可以参加考试,也许毕业的时候就能考完全科。
但是那个时候的黄同学,还没有萌生出考CPA的想法。直到毕业后进入金融公司工作,做起了股权投资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E,她才逐渐意识到CPA的重要性。
在她看来,CPA首先是一本囊括了非常全面的财务知识的财务证书,其次CPA的含金量也广受认可,如果想在自己现在的职业道路上发展下去,CPA无疑是最好的选择,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帮助。
而一旦确定了这个想法,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它付诸实践,即使别人觉得一年6科不可能,但是如果不去挑战自己的话,就真的是永远没可能。
我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在职的CPA考生问,现在考CPA是不是太晚了,如果考出来还是只能做现在这个工作怎么办,还有人说,边工作边备考压力太大,怕自己坚持不下去。
其实所有的这些,都是给自己的懈怠和放松找的借口。工作中发现这本证书非常重要,然后就用尽全力去考出来,不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么?
所谓患得患失,失去的无非是一时的娱乐和轻松,但得到的可能是对自己未来职业的一次两次提升。其实仔细想想,现在的自己什么都没有,有什么好怕失去的。
你真的想做一件事,全世界都会来帮你的
作为在职考生,黄同学同样面临着工作和备考之间的矛盾,时间和精力上的矛盾。但她说,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情,全世界都会来帮你的。所以首先要做到自己心灵上的宁静,只有抱着一个单纯的目标,专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感觉才是简单快乐的。
那个时候,她觉得人在那种状态下,任何的娱乐活动都没有什么吸引力,一天不学习都会浑身难受,好像缺了点什么。
4月份正式备考以后,她每天6点多就自动醒来,然后提前一个半小时去公司附近的星巴克或者肯德基麦当劳学习,顺便吃个早餐。周边的嘈杂在她看来不是影响学习的那种喧闹,而是陪她远离学习的孤独的一剂良药。
时间走到9点钟,上班之后她唯一的想法就是快点把工作做好,然后抽出时间来温习课本或者是做题。而下班后更是雷打不动的“三小时学习”,从来不间断。这样的日子持续了整整7个月。
她说,“当你看到自己的行动成果在一步步向目标靠近的时候,就不需要怎么用毅力去坚持了,而是变成了一种生活习惯,刻在自己的记忆里。”
即使前期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煎熬,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就好。她说,“如果你的面前有阴影,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”。
学习是一种习惯,我希望你也能有。
找到了每个科目的特定属性,就是打通了备考的任督二脉
谈到自己的学习方法,黄同学提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。“学习是自己的事,上完新课后一定要主动吸收,自我消化,听懂了课不代表你就真的会做题”。
很多考生在备考的时候喜欢强调科目之间有哪些联系,结合起来复习有哪些好处,其实除此之外,还要清楚每个科目的特征。找到了每个科目的特定属性,对于快速进入备考状态有很大的帮助,就像打通了备考的任督二脉,准确的直击要害。
会计是6科中难度比较高的科目,也是黄同学花了大多数时间去复习的科目。吸收知识就是反复记忆的过程,她用会计合报举了个例子,每次上完课后,她都会把分录自己重新写一遍,然后找到写错或者遗漏的地方,重点放在思维上出现的误区,然后拍照存下来反复看。
审计的话,她觉得最关键的事情是理解,因为不理解的话看哪个选项都是正确答案。所以先对整体有一个大的框架,然后利于真题的优势去巩固,客观题中的每一个选项都要当做知识点去分析,而不是只求选出正确答案,这个过程就是反复理解,反复加深记忆的过程。
财管的公式记忆是很难的,而记住这些公式的唯一方法就是做题,通过反复的做题去让这些公式变成脑海中自然存在的东西。即使第一次不会做,动手做上两三次下来,再难的公式也能牢牢的刻在脑子里。
税法的特点是既有记忆,又有计算,所以和审计一样需要理解性记忆,理解之后通过做题去巩固。机考算税还是比较难的,所以考生需要花时间在机考的训练上,对后期考场上的心态稳定有很大的帮助。
提到经济法,黄同学用了一个词叫“逻辑思考能力”,即经济法需要死记硬背,但死记硬背并不是最好的方式,先进行逻辑整理,再进行记忆对经济法的学习非常重要。
最后一科战略,在黄同学看来难度是不大的,所以前期重点是建好框架,记住重点和难点,在考前一段时间做几套题巩固下,考场上发挥没问题就可以了。
过程走对了,结果就是水到渠成
成绩出来的时候,看到自己过了6科,黄同学还是有些意外的,但回头想想,似乎又在情理之中。她说,“如果真的付出了时间和精力,学习方法也没有出错,你不过谁过”?
生活有时候就是这样,我们往往不是被别人打败,而是被自己打败,并且是败在了起始点。
但如果你不在意别人说什么,不在意过程中可能会吃哪些苦,一旦认定了一件事就努力去做,有很大的可能都会成功。
有句话说,过程走对了,结果就是水到渠成。考CPA也是一样,付出的越多,成功的概率就越大,“越努力越幸运”不是说给只想幸运的人听的,而是说给只想努力的人听的。
▎本文来源高顿,作者小七,高顿财经签约作者,CPA持证人,中央财经大学毕业,曾就职“四大”,长期专注于财会职场,做的了审计,写的了鸡汤。